卫星遥感 精准监测 提前预警 自主可控
2013-2022年安徽省旱情分析
发布时间:2022年09月30日

事件内容:

      中国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且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。中国的旱涝格局呈现为北方易受旱灾影响、南方旱涝并发的特征,大范围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,进入21世纪后,北方干旱仍然频繁发生的同时,南方地区干旱频次明显增多,季节性干旱事件增加尤为明显。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,地处长江、淮河中下游,长江三角洲腹地,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。安徽省动植物资源丰富,粮食产量居全国第4位,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。安徽省河流、湖泊众多,水资源丰富,即使如此,近10年来也多次受到干旱的影响,造成河流水库干涸、农作物减产等严重问题。尤其是2013年8月、2019年10月和2021年2月发生的几次严重干旱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,干旱发生的频次和周期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(图4)

公开报道:

      2013年8月21日,来自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报道,受7月以来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安徽省自南向北陆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,全省已有628条河道断流,281座水库干涸,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。(摘自中国新闻网)(图1)

      2019年10月29日,安徽省气候中心监测实况显示,8月中旬以来全省温高雨少,致使干旱迅速发展。截至10月29日,淮河以南有45个市县维持重等以上气象干旱,其中沿江大部地区为特旱,多为30-50年一遇。(摘自安徽省气象局)(图2左)

      2021年2月24日,安徽省气候中心网站发布,2月14日到23日这十天时间里,安徽大部没有有效降水。截至2月24日,安徽省大部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旱情,其中阜阳市、蚌埠市、六安市、合肥市大部等地出现了中度旱情,滁州市大部和六安市、合肥市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度旱情。(摘自安徽省气象局)(图2右)

      2022年8月23日,安徽省气候中心网站发布,今年7月以来,我省降水偏少、气温偏高,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、极端性强,气象干旱迅速发展。据8月23日气象干旱监测,滁州、六安、合肥、马鞍山、宣城、芜湖、安庆、黄山等地出现重度气象干旱,其中马鞍山、滁州、宣城部分市县达特旱。农业农村部、水利部、应急管理部、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,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,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。(摘自安徽省气象局)(图3)

 

图1 国家气象局发布的2013年8月10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

 

 

图2 安徽省气象局发布的全省干旱监测图2019年10月29日(左图)、2021年2月24日(右图)

 

图3 国家气象局发布的2022年8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

 

 

图4 受干旱影响干涸的河床(左图)和受旱农作物(右图)(资料来源:央视网)

基于干旱监测产品的事件分析:

      我们基于中国风云卫星观测的遥感数据,通过地表能量物理模型反算出干旱指数,对安徽省地区2013年至2022年近10年的旱情从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定量的监测和评估。图5从时间序列上展示了安徽省2013年至2022年平均干旱指数的数据统计分析,安徽省长时间尺度遥感干旱指数的对比分析显示,安徽省在2019年10月、2021年2月和2022年8月均发生了严重的干旱,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,干旱严重程度右愈演愈烈的趋势。图6从空间尺度上展现了安徽省近10年的干旱起始和发展的区域分布及变化。

 

图5 安徽省平均干旱指数(2013年至2022年,干旱指数大于零表示十分充足,小于零表示地表缺水),基于风云卫星的遥感干旱产品在2019年10月、2021年3月和2022年8月分别展示了比较严重的干旱

 

图6:安徽省的干旱指数分布动图(时间:2013年至2022年)

关于慧天卓特 | 联系我们 | 京ICP备‪2022027338‬号